2019
三月
29
1123
【主日证道】|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
1231231
恭读圣路加福音 15:1-3,11-32
那时候,税吏及罪人,都来接近耶稣,为听他讲道。法利塞人及经师窃窃私议,说:「这个人与罪人交往,又同他们吃饭。」
耶稣于是对他们设了这个比喻,说:「一个人,有两个儿子,那小的,向父亲说:父亲,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,分给我吧!父亲于是把产业,分给他们。过了不多几天,小儿子把所有的一切,都收十起来,就往远方去了。他在那里荒淫度日,耗尽他的钱财。
「当他把所有的,都挥霍尽了以后,那地方正遇着大荒年,他便开始穷困起来。他去投靠当地一个居民;那人打发他,到自己的庄田里,去放猪。他恨不得拿猪吃的豆荚,来果腹,可是,没有人给他。
「他反躬自问:我父亲有多少佣工,都口粮丰盛,我在这里,反要饿死!我要起身,到我父亲那里去,并且要给他说:父亲!我得罪了天,也得罪了你。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;请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吧!他便起身,到他父亲那里去了。
「他离的还远的时候,他父亲就看见了他,动了怜悯的心,跑上前去,拥抱他,热情地亲吻他。
「儿子向他父亲说:父亲,我得罪了天,也得罪了你,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!
「他父亲却吩咐自己的仆人,说:你们快拿出上等的长袍,给他穿上,把戒指戴在他手上,给他穿上鞋,再把那只肥牛犊牵来,宰了;我们应吃喝欢宴,因为我这个儿子,是死而复生,失而复得了。他们就欢宴起来。
「那时,他的长子,正在田里。当他回来,快到家的时候,听见有奏乐及歌舞的声音,于是叫一个仆人过来,问他这是什麼事。
「仆人向他说:你弟弟回来了。你父亲因为见他无恙归来,便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。长子就发怒,不肯进去。他父亲于是出来,劝解他。
「他回答父亲说:你看,这些年来,我服事你,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,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,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;但你这个儿子,同娼妓耗尽了你的财产,他一回来,你反而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。
「父亲给他说:孩子!你常同我在一起,凡我所有的,都是你的;只因为你这个弟弟,死而复生,失而复得,我们应当欢宴喜乐!」──上主的话。
——基督的福音
证道:
本主日为「喜乐主日」,进堂咏开宗明义地咏唱着:「耶路撒冷,喜欢吧!你们曾经忧伤的,要尽情欢乐,好能从它那安慰的怀里得到饱饫。」「喜乐主日」的根由是因我们已经到达四旬斋戒期的一半,可以有喜乐和放松的一天;另一方面,也为在本主日之后的星期三准备于复活节守夜礼领洗的候洗者举行「开启礼」,也就是「厄法达」礼,(《成人入门圣事礼典》将之安排在圣周一、二、三或六,在为候洗者组织领洗前的退省中举行),候洗者在经过长时间准备后,已来到圣洗礼仪的门槛处,可预见他们就要从水和圣神再生,即将获得罪过的赦免,成为天主拣选的人,因而引发整个被拣选团体──教会的欢欣和喜乐。
丙年喜乐主日特别庆祝天主的仁慈,这是我们之所以喜乐的最深原由。因此,读经一《若苏厄书》向我们讲述,以色列子民因着天主的仁慈在旷野中经历40年的护佑,终于进入预许的福地,天主从他们身上除去了埃及的耻辱。读经二《格林多后书》中,圣保禄宗徒谈天主的仁慈使祂「在基督内使世人与祂自己和好,不再追究他们的过犯。」本日福音里,耶稣更藉荡子的比喻向我们倾诉天父的慈爱。
每当我们聆听这段被誉为「比喻中的皇冠与珠宝」或「福音中的福音」的比喻时,总被小儿子蓄意的叛逆与荒唐,而与仁慈的父亲一起失望难过,但因荡子回头,也与父亲一起动了慈心,被他的慈祥含忍而深深感动;当大儿子以忌妒、愤怒、多疑、固执面对弟弟的回头时,心中也叹气纠结⋯⋯是的,我们的整颗心被慈心牵引着,虽然难过、失望、叹气、纠结,但在亲情流露的忍耐与宽容中,体会到他的爱子之情是如此温厚,满有慈悲,并且充满哀怜之情,整条心弦都因这慈爱而被拨动,不断地在听者的生命中回荡着最根本的生命问题,这无可逃避的问题是:面对比喻中的小儿子、大儿子和父亲时,我究竟是谁?
通常我们总把注意力放在荡子身上,觉得这个迷失小儿子的境遇和自己比较像,特别是每当觉得生活被罪所控制,致使远离父家,流离疲惫时,我们渴望天父的温柔触摸,如同慈父温柔地触摸小儿子的肩头,并且将他拥入心怀一样。浪子回头的比喻中,「回头」意味着离家以后的回家;曾经远走高飞,而今迷途知返;迎接儿子的父亲高兴极了,因为他「死而复生,失而复得」;然而在这巨大喜乐的背后,却隐藏了先前的巨大悲伤。「找着」的背后是「失落」,「回头」前必经历「离开」,所以当我们沉浸在这充满喜乐、温馨的重聚时,我们必需先来品尝在此之先的悲伤;当我们有勇气深探离家的含义时,才真正能了解什么是回头。
小儿子离家前对父亲说:「父亲,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给我吧!」接着「小儿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来,就往远方去了。」路加描绘简洁,平铺直述,很难让人完全体会到这情节中充满了忤逆与伤人,这在犹太人社会是一项前所未闻的行径,与尊重长辈的传统完全背道而驰;依古犹太人继承财产的法律,长子应该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,次子则可继承三分之一;但按照古犹太人的习惯,通常是在这人临终前,才会把财产分给孩子们,绝少有人在父亲健壮之时就把财产分掉,浪荡子要求分家产,虽于法有据,但在亲情伦理上,他向父亲索求财产的态度,无异于是在向父亲说:「老爸!我等不及你赶快死。」
小儿子背弃了父亲,带着虚而不实的梦想及可观的产业往远方去,这「远方」,按照教父圣奥思定的解释就是「忘了天主」的地方,以圣保禄宗徒的话来说,就是「与天主的生命无关」之处。因此,小儿子的离家是非常冷酷的行为,他的生活完全叛逆背道。的确,我们大多比较像小儿子,然而,有时候我们忽略自己更像那位大儿子,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自己的忌妒、愤怒、多疑、固执、甚至那自己不易察觉的「自以为义」,我们虽然毕生「留在父家」,但却与小儿子一样迷失。
大儿子抱怨父亲的那一番话,我们或许并不陌生,因为这怨言也常是我们的不平衡:「我努力了那么久,工作得那么卖力,做了这么多,还是没办法得到别人的赏识,别人却能轻易到手。为什么我不被邀请?不被感谢?不受尊敬?大家的注意力却在那比我差的人身上?」是的,我们常会为别人一丁点的拒绝、一丁点的粗鲁、一丁点的忽略而不断抱怨,一次次在暗地或公开毁谤、嘀咕、哀叹。我们克制不了自己。
【这里只提供部分文稿内容,全部内容请观看视频】